茶的旅程
2025.04.11

沖泡球型烏龍茶的時間,為什麼第二泡比第一泡時間短?

沖泡球型烏龍茶的時間,為什麼第二泡比第一泡時間短?

大家好:我是茶迷 Andy。

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與大家分享了許多茶葉沖泡的方法:


泡茶時間好難控制?4 大泡茶步驟教你如何泡出回甘好茶:

https://www.yoshantea.com/m/news.php?id=21013160164c6512a01&lang=zh-tw

探索臺灣茶沖泡之謎:秒數變幻的背後原因 :

https://www.yoshantea.com/m/news.php?id=23080464ccbab45f3bd&lang=zh-tw


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,第二泡的沖泡時間反而比第一泡還要短,而從第三泡開始,才會逐漸延長沖泡時間。

這個設計乍看之下有些違反直覺,為什麼不是每一泡都越泡越久呢?

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這個關鍵的沖泡小技巧,並一併聊聊球型烏龍茶的獨特之處!




球型烏龍茶與條型烏龍茶風味有什麼不同?

臺灣烏龍茶大致可分為「球型」與「條型」兩種外觀。

球型烏龍如凍頂烏龍、四季春、金萱,而條型烏龍則以東方美人、文山包種為代表。


球型烏龍茶在製程中經過揉捻與團揉等多道工序,茶葉會被捲曲成緊實的半球狀。

這樣的外型不僅方便保存,也有助於濃縮香氣與滋味,沖泡後會一片片慢慢展開。

條型烏龍茶則保留了較自然的茶葉形狀,香氣表現通常更細緻、清雅。



為什麼球型烏龍茶滋味比條型烏龍茶濃?

球型烏龍茶之所以滋味更為濃郁,關鍵來自於製作過程中的反覆揉捻與團揉工藝。

在傳統烏龍茶製程中,球型茶比條型茶多了一道「團揉」步驟,也就是將茶葉反覆捲曲成緊實的半球狀。

這個過程不只塑形,更進一步破壞細胞壁、增加後氧化作用、加強茶汁內含物的釋出潛力。

經過團揉的茶葉,內含物被集中壓縮在葉片內部,沖泡後隨著葉片展開而層層釋放,使得滋味表現出現「爆發式濃郁」。


相較之下,條型茶保留較自然的葉形,細胞破壞較少,因此釋出較為溫和,風味清亮但不若球型來得濃烈。




球型烏龍茶沖泡過程中,為什麼第二泡的時間比第一泡短?

這與球型烏龍的揉捻密度與內含物釋放速度有關。

球型茶葉在沖泡初期,茶葉尚未完全舒展,需要較長的第一泡時間來讓茶葉「醒來」。

但也因為揉得緊密,當茶葉開始展開後,內含物的釋放速度會突然加快。

這就是為什麼第二泡,雖然時間變短,卻能泡出更濃郁的滋味。


簡單來說,第一泡是為了讓茶葉展開,第二泡是為了控制釋放速度:

• 第一泡較長(例如 50 秒),是讓緊實的球型茶充分舒展,釋出初步香氣。

• 第二泡縮短時間(例如 30 秒),是因為茶葉已經打開,若泡太久反而會過於濃重或苦澀。

• 從第三泡開始逐漸增加沖泡時間,是為了補償內含物逐漸減少的釋出效率,讓每一泡的茶湯風味保持穩定、均衡。



這就是泡球型烏龍時的「秒數魔法」!懂得這個節奏,就能更精準地掌握每一泡的風味層次。

下次泡茶時,不妨細細觀察每一泡的變化,你會發現——沖泡的細節,就是茶最迷人的地方!


今天與大家分享到這裡,

我們下次見。


#遊山茶訪 #臺灣茶 #台灣茶 #凍頂茶 #烏龍茶 #觀光工廠 #FSSC22000 #安全茶 #安心茶 #球型烏龍茶 #泡茶技巧 #茶葉沖泡 #茶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