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的旅程
2025.10.24

茶葉是過敏原嗎?如果不是,我們該注意什麼?

茶葉是過敏原嗎?如果不是,我們該注意什麼?

大家好:

我是茶迷 Andy。


過敏原是食品安全中潛在的危險因子之一。

它可能存在於日常生活的各種食物中,從蛋、奶到堅果、蝦蟹,

但在世界任何地方的食品法規中,「茶葉」都不曾被列為過敏原。


那麼,是否代表我們就不需要在意「茶與過敏原」的相關議題呢?

今天與大家一起探討這個主題。





什麼是過敏原?

「過敏原(Allergen)」指的是能引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的物質。

當免疫系統誤將這些無害物質視為「敵人」時,

就可能引發過敏症狀,例如皮膚紅腫、喉嚨發癢、呼吸困難等。


在食品安全領域,過敏原控制是 HACCP 與 FSSC 22000 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環,

目的在於預防「交叉污染」造成的風險。





常見過敏原有哪些?

根據不同國家法規,常見的主要過敏原包括:

類別

範例
蛋類雞蛋、鴨蛋
乳製品牛奶、乳清
堅果類花生、杏仁、核桃
穀物小麥、燕麥、大麥
海鮮類魚類、蝦、蟹
黃豆製品豆腐、豆漿、味噌
其他芝麻、芥末、螺貝類等


各國針對必須標示的過敏原種類略有不同,例如:

- 台灣:規範13大類過敏原;

- 日本:分為「特定原材料」與「建議標示原材料」;

- 歐盟:要求明確標示14項主要過敏原;

- 美國:由 FDA 規範 9 種主要過敏原。




每個國家的過敏原都一樣嗎?

不完全相同。

每個國家的氣候、飲食文化與常見過敏體質不同,因此法規會有所差異。

舉例來說,日本特別列出「蕎麥」為必須標示項目,

而歐盟則額外包括「亞硫酸鹽」等食品添加劑。

茶葉本身不屬於任何一類主要過敏原,

但茶製品若與其他食品或包裝材料接觸,

仍可能產生交叉過敏源污染的風險。




在茶的領域中,該注意哪些過敏原?

雖然茶不是過敏原,但茶產品的製造過程中仍有幾個潛在風險需要留意:


1. 包裝材料中的成分

鋁箔袋製成後,常會在袋面輕撒一層細粉,

以避免袋面之間黏連,提升滑順度、堆疊性與上機效率。

應避免使用具有過敏原風險的粉末成分,

並建議選用通過 SGS 食品接觸測試或符合 FDA 21 CFR 177.1520 / EU 10/2011 法規的材料,

以確保食品包裝的安全與穩定性。


2. 作業人員使用的手套

若使用乳膠手套接觸茶葉,可能造成對乳膠蛋白質過敏的風險。

應改用 無粉丁腈手套(Nitrile Gloves),

避免乳膠微粒污染茶葉。


3. 生產環境中的交叉污染

茶廠若同時生產茶餅乾、奶茶粉或其他含乳製品的加工品,

應明確劃分作業區域與器具,防止不同產線間的過敏原交叉風險。


4. 個人行為管理

在製茶、包裝區內禁止飲食。

看似小事,卻是防止外部過敏原(如花生、蛋白質碎屑)進入製程的關鍵。

雖然「茶葉不是過敏原」,

但茶廠與品牌仍需以過敏原管理的角度進行風險預防,

這不僅是食品安全的要求,更是對消費者健康的尊重。


今天與大家分享到這裡,

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

我們下次見。


#遊山茶訪 #臺灣茶 #台灣茶 #凍頂茶 #烏龍茶 #觀光工廠 #FSSC22000 #安全茶 #安心茶 #食品安全 #過敏原管理 #茶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