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的旅程
2025.10.10

茶包材質怎麼區分?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與PLA(聚乳酸)區分方法

茶包材質怎麼區分?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與PLA(聚乳酸)區分方法

大家好:

我是茶迷Andy。


隨著環保意識抬頭,茶包材質成為大家重視的議題。


市面上的茶包常見材質包含 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 與 PLA(聚乳酸),

兩者外觀相似,但在來源、特性與回收處理上有明顯差異。


今天與大家分享 PET 與 PLA 的不同,並介紹它們與歐盟 PPWR 的關聯。

什麼是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)茶包?


PET 來源於石化原料,從石油提煉的意思。

具有耐熱、耐拉扯、不易變形的特性,因此廣泛用於飲料瓶、食品包裝與茶包濾材。

PET 茶包的優點是強韌耐用,沖泡時不容易破裂,

屬於不可生物分解的材質,造成的“塑膠微粒”危害也是廣受討論的議題之一。



什麼是PLA(聚乳酸)茶包?

PLA 來自天然資源(如玉米澱粉、甘蔗),是一種生物基塑膠,透過乳酸聚合製成。

它的最大特點是可在工業堆肥環境中分解,因此被視為環保材質之一。

需要注意的是,PLA 必須在高溫、恆濕的工業堆肥設施中才能有效降解,

一般家庭堆肥或自然環境並不容易達到相同效果。




如何區分 PET 與 PLA 茶包?

許多人以為只要靠外觀就能分辨材質,但事實上外觀無法判斷。

茶包的外觀只能用來判斷織布方式(如網紗、不織布),而不能確認材質。

有人以為“不織布”都是PLA,“網紗”都是PET。


最簡單的區分方法是燃燒測試:

- PET:燃燒後會形成白色、不透明的塑膠熔融顆粒,顆粒會燒焦,燃燒過程冒白煙。

- PLA:燃燒後不會出現此現象,殘留物較少,熔融顆粒多呈現透明狀。







網紗、不織布的茶包有什麼差異?

- 網紗:透明度比較高,常用來包裝完整顆粒茶葉,能在沖泡的時候欣賞茶葉外觀,

但若包裝細碎茶葉,容易產生“掉粉”狀況。


- 不織布:適合細碎茶葉,沖泡時不會產生“掉粉”狀況,但無法看到茶葉外觀。

兩種材質沒有絕對的好壞,能呈現茶葉最佳狀態的才是最佳選擇。




茶包與 PPWR(包裝與包裝廢棄物規則)的關聯

歐盟已於 2025 年 2 月 11 日公布並施行

Regulation (EU) 2025/40 on 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(PPWR),

並將逐步取代原有的 Directive 94/62/EC。

在 PPWR 的規範中,茶包被歸類為「內容物與包裝難以分離的產品」,

因此傾向要求使用可堆肥材質(如 PLA)。

不過,這裡的「可堆肥」是指工業堆肥環境,而非家庭環境。


EN 13432 標準定義的「可工業堆肥」:

材料需在 180 天內、58 °C ± 2 °C 條件下分解成至少 90% 小於 2mm 的碎片,

且最終堆肥不會對植物生長或土壤健康造成危害。




結語

在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,若能以歐盟規範為目標,即便不容易達成,也能逐步提升臺灣茶的品質。

茶具備乾燥、安全、不易變質的特性,因此我們應該思考更多提升茶品質的方法,而不只是專注在“好喝”。

“好喝”已是臺灣茶的基本特色。

今天分享到這裡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我們下次見。



#遊山茶訪 #臺灣茶 #台灣茶 #凍頂茶 #烏龍茶 #觀光工廠 #FSSC22000 #安全茶 #安心茶 #茶包材質 #PLA #PET #永續茶 #PPWR #環保茶